“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,过去它被认为‘天下之达德’,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。”
——陶行知
小读解析:
儒家学说经典著作《中庸》一书中,把“智”、“仁”、“勇”三大品行列为任何时代都通行不变的道德,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赞许了这三个字在当今社会存在的价值,不论是拿来考量自身,还是拿去教育孩子,都不失为一个好的标准。
1. 智:提高洞察力
这里所讲的“智”不单单是指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智力、智商,而是建立在一定智慧基础上的洞察力。
何为洞察力?简言之,就是察言、观色,一个我们都懂的道理“透过现象看本质”。
所谓的洞察力其实是一种较为综合的能力,对事物的分析判断力都包括在内。
体现在孩子身上,我们往往下意识培养的是观察力,而非洞察力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:物理课上,有的孩子运用观察力认识到了水是以液态、固态、气态等多种形态存在的,而一些孩子则能发挥洞察力优势,清楚的认识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组成了生态环境。
现阶段,除了锻炼孩子的观察力,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洞察力,小读建议家长从以下方面入手:
①让孩子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,好奇心是一切实践行动的起点。
②拓展视野,所谓见多识广,只有见的多了,才能活跃思维,增强判断决策能力,扩大孩子的格局。
③提升孩子智力,只有“兵器”得心应手,才能“百战不殆”。
2. 仁:与人和善
莎士比亚说:善良的心地,就是黄金。
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降低对孩子的要求,“孩子开心就好。”“孩子长大幸福就行。”……
相比于传统教育观,无疑是教育理念上的一种解放与进步,但是对孩子内心善良的要求必须是底线。
善良有很多体现,乐于助人,诚实守信等等,孩子对善良的概念并不清晰,在做了他们意识里的“好事”之后,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这就是善良,久而久之,善良这个概念在孩子心里囊括的方面越来越多,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较为清晰的认知。
与人和善,将会收到生活的馈赠,莫以善小而不为,让孩子从小就扎下善良的根。
3. 勇:敢于面对挑战
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:勇敢不在臂上,而在智慧上。
我们这里所说的“勇字”落脚点不在身体的蛮力,而是产自内心的勇气,强调的是一种挑战精神。
小读认为,想让孩子从人群中脱颖而出,气度比学识要重要,这种气度以敢作敢为,有担当最为突出。
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下,孩子每天要面对各式各样的挑战,父母心疼孩子,用一个大人的方式帮他们解决,到头来孩子始终是在原地踏步,一点进步都没有的话,已然相当于落后别人了。
此外,还要锻炼孩子的创造力,这会是一个让孩子充满魅力的关键点,举一反三,有勇有谋,才能让孩子全面发展。